第七章 弊案不断(1/8)
吴可兴一案暂时平息了,朱传宗痛定思痛,以此为契机,决定大肆展开廉政行动。朱传宗颁布严令,命令吏部、刑部、都察院开始严厉审查官员。仅仅过了月余,就揭发出了很多的弊案,可是当中有几个,竟然都是朱传宗的心腹
臣,就是王大牛、张老五等
。
御史首先参劾的已经是通政司副使正四品的官员王大牛收受贿赂。王大牛是朱传宗家仆出身,是个不识几个字的农夫,刚开始当官之时,了很多弊案,帮助百姓伸冤,是名声很好的清官。
因此朱传宗自然是不信,可是派了刑部、督察院、大理寺的官员去调查,还真的证据确凿。
王大牛被捕之后,竟然道:“我受贿是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不算违法啊!”
又辩解道:“我受贿还布施于,是做善事,比哪些纯粹中饱私囊的贪官要
净。我一心为民,你们不表彰我就算了,怎么还法办我?”
三法司都知道王大牛是摄政王的家出身,因此不敢判案,只把事
如实禀告给朱传宗,请他定夺。
朱传宗看了督察院送来的卷宗,气得差点吐血,王大牛曾几何时还是个单纯的鲁莽汉子,如今身居高官,便腐败堕落至此,真是岂有此理?辜负恩宠,又如何对得得起百姓?
朱传宗虽然也怜惜王大牛这个莽汉,知道这小子就算贪污,可是为了他就算丢了命也是甘愿的。不过涉及国家的政务,要是徇私,以后朝廷如何治理天下?因此便指示那些官员,要重重判他。
哪知道此事还没底定,又接连出现了许多案件。
这些涉案的官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,可算得上都是他的心腹。其中赵老四担任北南府知府,他竟然以衙门的名义,帮助一个商从民间筹集了一千万两银子,后来那个商
做生意失败,便携款逃跑了。几万的百姓都向府衙要钱,赵老四没有办法,说道:“我们北南府也是被骗了,既然做生意,就有赔有赚,做生意有风险,还能怪谁?”
官商勾结,明明是衙门出面担保的,出了事衙门却推了个一二净,百姓自然不服,包围了府衙几
,最后调动军队,杀了十三个
才镇压了
。可是民怨难息,百姓到京城来告御状,已经告了三年,但案子却被压了下来。
京府通判张老五,曾在任知县时期,官商勾结,让农民购买假种子,造成当年粮食欠收,后来以衙门名义补了一些粮食。可是当年饿死了六个,百姓上告,也是被掩盖了。
钱老六光禄寺署正,下令各个衙门部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