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 以茶论道(6/7)
法皆空”的修行勾当,又兼吃错了药痴迷文学,顺理成章便与茶结缘。有时黑夜清晨苦练武功、浑身大汗淋漓之下,奔窜回屋,双手捧起大号茶杯,咕咚咕咚,作“牛饮”状。偶有闲暇,适遇朋友造访,也会洗盏换茶,慢慢沏之,滔滔侃之,谈生,谈艺术,直到金
唱晓,尚不知倦为何物。
但是,茶对于我也仅仅是如此而已。
茶是一汪幽泉,我听说完整的茶舍有三段十八步,什么“沐淋瓯杯”什么“茶海慈航”什么“杯里观色”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是本茶道的茶经。我以为,中国才是真正懂得茶的国家。
却有好事者提出中国茶艺的问题,要以本茶道来个出
转内销。说起来还是为提炼真正的茶的艺术。难道真正的艺术就应该是一板一眼,说经论道:好比作画,画家要按照一定刻板的程序来,否则画出的就不是有价值的艺术品;又好比斗酒诗百篇的李白,狂放不羁,任
挥洒是他的特点,如果要让李白规规矩矩作诗,他肯定成不了诗仙。
本茶道的三段十八步实在是落
下乘。
而如今,在举目无青的钢筋混凝土城市里,我曾经去遇一些装修讲究的茶楼,那些致竹椅,无一不显露出豪华和气派,但我只听到生意经和看到
侣私语。
那样的地方倒是茶品齐全,有的真是好茶,但真正为品茶去的却品不出茶的意趣了。
我喜欢到家附近的茶楼去喝茶,连带着思滢、琴书等也跟着喜欢。凉风习习的傍晚,悠闲轻松的双休
,或谈心、或打牌,那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好茶,只有红茶、绿茶、菊花茶等大众常饮的茶,不过,一样饮得出山林泉石,一样饮得出朗风明月。
我也喜欢独自去那里喝茶,或是看书、或是品尝孤独。看着形形色色、态各异的
们或远或近川流不止,就不再感到那么寂寞。茶是一汪幽泉,一缕清风,令
安静悠闲,进
“庭有山林趣,胸无尘俗思”的境界。
偶而得了好茶,如雪谷毛峰、休宁松萝、安溪铁观音等,我也会洒扫陋室,邀一、二知己,轻饮慢品。饮这些茶中极品自然有间天上的奇趣,不遇,若以
本茶道的纷繁复杂来品茗,茶的滋味一样,但那作态,倒成了有钱、有闲的铜臭商标。
茶道近禅,其实不必刻意。心中有菩提,只要能够喝出、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就是得到了茶的真味。
所以,不客气地讲,在我的眼中,连老顽的求全责备,无疑落了下乘境界,只是,这个老
一言一行颇有些神秘莫测、令
难以按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